1)第0030章 人口危机_大明武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启四年初,巨文岛。

  人,到处都是人!

  无论东岛西岛,但凡是相对平坦些,且临近水源的空地上,几乎都可见搭建的临时帐篷。

  总面积仅七平方公里的岛屿,现在住着四千余人。即使他们大多人只是被暂时安置在该岛上的,也快逼近巨文岛的承受极限了。

  空间上倒没问题,挤一挤,多搭些帐篷便能解决。理论上七百多万平米,按每人一百平米算,也可以住七万人。

  可人是要吃喝拉撒的,光淡水供应这一项,四千多人就达到了极限。总不能用船输运淡水来解决吧。

  好在杨重给巨文岛主官出了个主意,挖掘水塘蓄水,不要让溪水和雨水在用水低峰时白白流入大海。这才勉强解决了供水问题。

  除了这四千多人,郁陵岛上也积压了九千多人。不过郁陵岛上的淡水资源丰富,面积也是巨文岛的十倍。相对压力轻些。

  为了加快转运速度,杨重又砸了十万两白银,购入三条中型荷兰盖伦船。

  盖伦船虽然昂贵,但运输量平均到每一位航海人员头上,却比福船大。而现在,杨重无法快速增加远洋航海人员,这也便成了唯一解决方案。

  另外建立西式舰队是迟早要做的。那不如借这个机会,在那些葡萄牙奴隶出身的老船员老去之前,现在就开始培养西式船队的航海人员。

  除了这些积压人员,当下东江镇那边还以每月三千多人的速度,持续向杨重输送着人口。按沈世魁的说法,这一情况很可能要持续两年。

  这一切并非杨重计划不周,而是辽东形势骤变所致。

  因为天启三年以来登莱东江二镇的反攻,迫使努尔哈赤施行更加严厉的禁海措施,强迁人口到内陆腹地居住。

  这导致辽东半岛上大批良田被抛荒,再加上其余各种因素,引发了后金的粮食供应问题。

  努尔哈赤为了压制汉民的反抗,以及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采取了一种直截了当的“策略”。

  那便是清除治下的无谷汉民,把没粮食吃的人直接清除掉,粮食问题可不就解决了吗?此策俗称“杀穷鬼”。

  “杀穷鬼”只是消减了粮食需求的问题,却对满洲人没有直接好处。

  努尔哈赤于是又行“杀富户”之策,便是将家有余财余粮的富裕汉人杀戮,抄没的钱粮自然归满洲人所有。

  如此一来,后金治下的逃亡辽民陡然增多。他们的去向只有三个,辽西走廊,东江镇,以及渤海对面的登莱内地。

  但明廷并不鼓励辽民移居内地,以各种明的暗的手段限制。进入内地的辽民,首先是没有身份,得不到任何出路。其次很可能被官衙以后金奸细嫌疑的理由关押,甚至杀良冒功。

  因此,除了富户,绝大多数逃亡辽民实际是流向了东江镇和辽西。

  皮岛一时之间增加大量人口,毛文龙仅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