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5章 内政外兵_汉家功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章内政外兵

  荀攸看着刘辩,心里吃惊不已。

  他就说了‘政令一统’,怎么就到了废除三公府了?

  他说的‘政令一统’,指的是宫内郎官们‘外台’把持了宫里,与尚书台,御史台对峙,造成朝廷争斗,以至于政务混乱与停滞。

  谁说要废除三公府了?

  三公府虽然早就因为尚书台的发展而形同虚设,可那也是三公府,岂能说废就废?

  潘隐听着没有多少感觉,忽的警醒,悄悄看了眼刘辩。

  董卓进京后,废除三公府,那董卓的太尉可就没了!

  刘辩看着荀攸的惊色表情,笑着站起身,道:“卿家,来,这边细说。”

  荀攸迅速回过神,细细思考着刘辩的话。

  刘辩带着荀攸,来到不远处的茶桌,在一边跪坐好,见荀攸不动,道:“无需拘谨,朕有很多问题想与卿家请教。”

  荀攸见刘辩不作假,暗自秉着一口气,抬手道:“谢陛下。”

  他上前,跪坐在刘辩下首,微微躬身。

  刘辩倒茶,心里组织了一下措辞,道:“朕一直在看武皇帝时的国政,结合眼下,朕认为,三公府已形同虚设,九卿的权责又被尚书台所侵占,日渐式微,偏偏又权责不清,职能混杂,不利于国政。索性,将三公府以及九卿的权责进行重新划分,留的留,合的合,罢的罢,重新梳理朝廷顺次……”

  荀攸完全没想到刘辩已经想到了这么多,心里惊讶也不由得沉思起来。

  三公府,是由丞相府发展而来,目的是为了分散丞相的权力。

  后来,尚书台崛起,又侵夺了三公府的权力,并且尚书台不断坐大,连九卿的权力也被制约,可以说,现在尚书台,就是大汉的丞相府,录尚书事,相当于丞相,只是人数多少而已。

  尚书台,设尚书令,而后尚书六人,又分六曹,再有三十六侍郎,基本上涵盖了三公府与九卿的所有职能,三公府以及九卿的所有政务,也都在尚书台决断。

  尚书台,已然是大汉中枢机构!

  只是,尚书台的发展,是一种‘默认’,不合法理,因此与三公府、九卿在权职上有诸多冲突,加上朋党争斗,权臣倾轧,使得朝廷更加混乱,政务拖沓,效率低下。

  荀攸想了又想,谨慎的道:“陛下,臣认为可行,只是还需从长计议,小心筹谋,非是一蹴而就。”

  虽然尚书台已经是事实上的中枢,可一举一动都涉及朝臣的权力,必然会有诸多掣肘,一个不好就会胎死腹中。

  刘辩点头,拿起茶杯,道:“卿家喝茶。”

  荀攸连忙端起茶杯,被刘辩几句话问的,他心里开始重新思考他的腹稿了。

  荀攸喝了一口,快速放下,道:“陛下,当务之急,应是革除弊政,以立君威,君威若成,诸事皆易。”

  刘辩听着就道:“怎么立君威,卿家具体说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