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章 嫡系旁系之争_相公,陛下又请辞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令得神宗大为震动,亲自下令,将章衡调为三司盐铁判官,这才算是摆脱了枯守之苦。

  在章衡的计划中,他不仅想要中状元,还想在官场上走得更远。

  如果再过两年,他可以找自己的老师陈襄。

  那么到那个时候,浦城章氏到底是谁说了算?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如果章衡进了政事堂,那么章惇还有机会么?

  而一生愿意推荐后进的陈襄,竟然对自己的得意弟子不闻不问,这不是很奇怪么?

  原来的章衡在嘉佑二年才中了状元,但那时候他已经三十二岁了,虽说五十少进士,但十几岁的状元郎与三十几岁的状元郎能一样吗?

  章衡到了三司之后,立即又被针对,然后被排挤出三司,之后一生都在地方上兜兜转转了。

  第一次授官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常规的授官,章衡不认为章氏没有芥蒂,估计是章氏没有办法影响,毕竟从中状元到授官时间太短,而且层次太高,章氏想影响却够不到。

  陈襄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章衡想了一会,一时间没有了主意。

  庆历二年中了进士及第后被授为浦城县主簿,并代理县令。

  章氏对外解释是章惇心高气傲,不愿意落后给自己的族侄,但当真如此么?

  可事情还没完。

  所以,章衡不希望与浦城章氏有冲突,尤其是章惇。

  章衡这一脉从高祖父开始便是旁系了,到了如今更是旁系中的旁系。

  所以,如果自己想要减少来之章氏的阻力,最好是避开嘉佑二年这一届科举,避免与章惇有直接的冲突。

  当然,这一年要拿状元不简单,因为按照原本的历史,当年的状元是杨寘,而杨寘的岳父正是当时的宰相晏殊。

  有个流传相当广的故事。

  所以后来章衡中状元时候章惇的表现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也好,因为章衡有别的打算。

  当时章衡中了状元,章惇也中了进士,一门两进士,本来是件值得浦城章氏大肆庆贺的事情,但章惇却宁愿重考一次,也不愿意居于章衡之后。

  而且有趣的是,这个看不起章衡的章惇,其实自己也不过是一个私生子而已。

  章惇此人度量不大,若还是在科举场上压他一头,他估计还是要用章氏的力量来压制自己。

  章衡细细回想他中了状元后的在官场上的履历。

  状元毕竟是状元,章衡中了状元,按照状元的常规发展,章衡有可能十几年后便能在中枢有所作为,甚至能够进入政事堂成为宰执。

  然而,现在离着庆历二年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呢。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过于罕见,若说里面没有猫腻,他是绝对不信的。

  不过,也并不一定得是状元,因为王珪、韩绛、王安石、韩缜、吕公著和苏颂六人也不是状元,不也当上了宰执么?

  所以,只要在榜上有名,章衡就能够凭借他的能力上去。

  这样既避开了浦城章氏,也能够早十几年入仕,然后在神宗当政的时候成为时代之子。

  章衡想得开心,就差点咧嘴傻笑了,但肚子忽如其来的咕噜作响却打断了他的思路。

  今早上从家里出来,走了半个多时辰的路,又在城里走了几条街,他们喝的那点白粥如何能够撑得住,早就饥肠辘辘了。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