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3章 收归门墙_重生之传奇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乔山早就过了毛躁的阶段,活了两辈子的人了,很少有事情能让他激动,但是今天,他的兴奋不亚于挣到第一桶金。

  想在《经济研究》发论文,本就很不容易,能被选做封面文章,难度就更大了,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份难得的荣誉,也是对其论文的认可与看重。

  光华认定的一类经济学期刊,只有《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甚至于《金融研究》之类的,也只能排到第二档。

  看着期刊封面上自己的名字和论文标题,陈乔山呵呵傻乐,论文虽然算不得原创,但经济学毕竟不同于社会学,里面的骨架都是他亲手写就的,数据也是第一手资料,还有对产业链的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这些都是原创内容,能被顶级学术期刊认可,成就感必然是不同的。

  看着陈乔山的样子,严教授也很是些欣慰,这么年轻就能做出成绩,也不枉费他半年的悉心调教。

  当然,严教授心里更多的是期待,他也想看看,陈乔山到底能走多远。

  过了一会,严教授敲了敲桌子,提醒道:“别太得意,成绩只是一时的,一篇论文也说明不了什么,长久坚持下去才是正道。”

  陈乔山自是虚心受教,他心里也明白,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还多亏了严教授的提携。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在学术界,跟对师傅却很关键。

  无论中外,学术界基本都被学阀把控着,尤其是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说和非主流经济学说的争斗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门派,国内的经济界也概莫能外。

  说起国内的经济学派别,首推清华经管。

  虽然清华直到84年才建立经济学院,但其历史悠久,老一辈以陈岱孙为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在校任教,复院以后首任院长由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兼任,后来一直做到国之副贰,有里有面,学院的发展可以想见。

  借助外部优势,清华经管可谓卧虎藏龙,当然,里面也不是铁板一块。

  像是以意识派见长的胡鞍钢,在宏观经济学层面很有影响力,但他属于非主流学说,并不受市场经济学派待见,同门相残也时有发生。

  清华如此,北大也好不到哪里去。

  北大经济系是中国第一门经济学科,虽然日渐式微,风头逐渐被光华取代,但是影响力还是在的,与此用时,还有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旁虎视眈眈。

  光华、经院、CCER并列存在,三强鼎力自然是谁也不服谁,想那张教授和林副行长的几番论战,引得围观无数,也算是斗得一地鸡毛了。

  除此之外,还有稳坐半壁江山的社科院的经济学部,以及首开经济系研究生的南开经济系、武大、人大……林林总总,派系林立。

  严教授学术水平有限,没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