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杯酒释兵权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深知“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道理。平定了李筠、李重进的二李叛乱之后,有一件事情,让赵匡胤翻来覆去夜不能寐,那就是担心这黄袍随时有一天也披在别人身上。对于身边的这些功臣良将,他看谁都像会黄袍加身的人。

  赵普也很明白:大宋之忧,不在藩镇,而在“萧墙之内”。因此他多次建议赵匡胤,要尽快收回这些武将们的兵权,说石守信这些人不能再担当禁军首领。

  赵匡胤道:“我如此信任他们,他们能反叛吗?”

  赵普反问道:“柴荣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背叛他了?”

  赵匡胤顿时哑口无言。

  “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个特殊的存在,吃着不为人知的苦,活着人人追逐的梦。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是不易。

  经历过无数的厮杀,当扫清内患,坐稳江山之后,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国皇帝一般会做两件事情:

  一是根据前朝灭亡的原因,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定朝堂与民心,也就是所谓的“祖宗之法”。

  二是要想方设法确保自己和继任者可以一直稳坐皇帝宝座。

  为实现这一小目标,他们常用的一个手段就一个字“杀”,杀掉那些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很多开国功臣没能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却惨死在自己老大的屠刀之下,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建隆二年春,自从失去了郑恩,走了苗军师,赵匡胤心中一直有些郁闷。

  六月初二,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过世,服丧期间,没事他就喝点酒,喝着喝着就醉了。

  这一天,赵匡胤召集义社兄弟们到固子门外喝酒狩猎。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带任何侍卫,孤身一人走到林子的最深处,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然后转身对义社兄弟们说:“此处无人,你们谁要想做皇帝的,现在杀了我就可以称王天下了!”

  他这一说,这帮兄弟们全傻了,纷纷拜倒在地,一个个大汗淋漓,都说绝对没有此心,表示永远忠于赵家天子。

  于是,赵匡胤警告他们道:“你们如果真的认我这个皇帝,让我做这个天下之主,就应当恪守臣节,带头执行国家律法,不可再飞扬跋扈。”你大哥已经不是从前的你大哥,皇上永远是你们的皇上。

  众人齐声曰:“诺!”,接着山呼万岁。

  赵匡胤经常微服私访,查看民情,大臣们都觉得他这个举动太危险了,万一有什么刺客跑出来,大宋可怎么办呢?

  赵匡胤很平静地说道:“当年周世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