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五章 兵临城下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此时的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煜既舍不得放弃龙袍宝座,又想远离残酷的现实,作为帝王,在群雄争霸的世界里,他却一心追求一种“仕隐”的安逸;在弱肉强食的乱世之中,却想着独善其身;高手对决,人家提起了屠刀,他却还一直握着手中的毛笔,这不是武林高手手中的判官笔,而是一个只能写字涂鸦刷辣油的小毛刷子。

  他没有赵匡胤那种金戈铁马的豪气,只能在吟诗作赋里寻找一丝心灵的慰藉。他极力讨好的大宋已经不能容他,面对从天而降的灾祸,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御敌于国门之外,而是填词。他要用一首《乌夜啼》,先安慰一下自己这颗慌乱不堪的心。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有了伐唐的借口,赵匡胤飞马传诏,诏令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即刻出征。

  中路军是主帅曹彬率领的荆湖水军,自荆南顺长江而下,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以东长江南岸要点。

  北路军是潘美率领的步骑军,集结于和州(今安徽和县),准备自和州与采石间渡江,与曹彬会师。

  东路军是京师水军自沛水而下,沿大运河,取道扬州瓜州入长江,会合吴越军攻取润州(今镇江)。

  南路军是吴越王钱俶统率的五万吴越军,攻取常州,配合京师水军夺取润州,会攻金陵;

  西路军由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王明向鄂州(今武昌)方向出击,牵制江西的南唐军不得东下赴援。

  赵匡胤的这一军事战略部署,与当年晋灭吴、隋灭陈,几乎同出一辙,同一个模子的翻版。

  十月二十四日,曹彬率中路大军沿江北岸东下,令八作使郝守溶领舰船跟进。南唐军误以为宋军例行巡江,未加阻拦。中路大军顺利地从蕲阳口(今湖北蕲春西南)渡过长江。

  二十五日,曹彬率军突袭峡口寨(今安徽贵池西)。接着水陆并进,兵临池州(今安徽贵池)。

  赵匡胤升樊知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池州是樊知古的老家,为报皇恩,樊知古为曹彬出谋划策。闰十月初五,宋军一举击败前来截击的南唐守军,俘获池州牙校王仁震、王宴、钱兴等将人。

  当战报传到金陵,李煜顿时傻眼了,他未料到大宋进军会如此之快,南唐还没有做好战前准备,宋军就已经杀到了家门口。

  ◆一桥飞架南北

  开宝三年(970)。赵匡胤采纳樊知古的《平南策》建议,准备在采石矶江面架桥渡江。

  造桥需要先建桥墩。老赵亲自参与制订了详细的工作部署,命人在荆湖一带(西起江陵,东抵黄冈,南至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