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八章 商人的孩子_带着系统回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李掌柜一脸惋惜的样子,张楠也是点了点头,张楠也能理解李掌柜的难处,虽然这个书院对全长安城的百姓们都开放,所有适龄儿童都可以免费来书院念书,但是对于那些超龄但是却还有培养价值的孩子,张楠就爱莫能助了。

  虽然书院也开设了初中部和高中部,但是现在也是摆设两个,毕竟后世的教育可都是有完全系统的,而张楠这个完全照抄后世教育的方式,虽然有些漏洞,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初中部和高中部也是暂时的闲置了下来,毕竟没有小学作为基础,直接从适龄孩子中招来念书的话,书院讲的东西那些孩子也听不懂。

  “这样啊,那可真是可惜了,虽然十八岁也勉强算是大龄了,但是其实也能勉强够上高中部的尾巴。”张楠道。

  李掌柜一听,书院里面居然还有什么高中部,而且听张楠的意思自己的孩子好像还能上,于是赶忙问道:“这个,还请张大人您明示呐,如何才能让小人的孩子能够在这个书院上学,如果能够在这个书院上学,小人就算是倾家荡产那也愿意呐。”

  “嗨,我就是这么一说啊,高中部那可是要从小学念到初中,再从初中升入高中的,不是说念就能念的,那是要有基础的,你也知道,这个书院可是为未来的大唐皇家大学输送人才的,虽然我在招生的事情上我能帮你,但是超过了年纪,我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张楠也是无奈的摊了摊手,虽然张楠想给这些商人的孩子们一个翻身的机会,但是没有办法,教育模式就是限定了要牺牲一部分的孩子。没有办法,这就是教育的无奈。

  李掌柜一听张楠的话,本来突然有了光彩的眼睛,顿时又是暗淡了下去,毕竟李掌柜也是十分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来书院念书,这一点就从刚刚李掌柜说愿意散尽家财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塞进书院就能看出来。

  李掌柜的一番话,代表的可不单单是他自己,他代表的可是整个长安城的商人阶层,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这在古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周朝起,重农抑商的基调便是初具了。

  虽然早在殷商时期,人们是乐于和善于经商及从事手工制造业的。不过,商朝灭亡之后,周朝的建国者们在反思商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殷商之亡就是因为民众热衷工商而荒芜了农业,造成民心浮躁,国基不稳,因此,转而推行鄙视工商的重农政策。在周制中,工商业者的地位变得非常低贱,“百工”常与处于奴隶地位的奴隶并列。

  从有限的文字记载中常常可见类似记载,《礼记·王制》曰,工商“出乡不与士齿”。也就是说,士大夫必须远离商人,绝对不能与工商业者混居在一起,工商业者离开居住地则不得与士大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