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一章 南侨机工_互金巨子 桥上风景独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弟回国参战。

  拍摄这部电视剧,除了给国内看惯了抗日神剧的老百姓醒醒脑子以外,还有一部分目标人群是瞄准的东南亚华人。

  回国后,张益达找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导演康洪雷,希望他来执导这部电视剧。

  康洪雷看了剧本后,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张益达笑着问:“康导,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出来吧!

  要是觉得预算不够,咱们可以加。我要的是飞机遮住了天空,炸弹像下饺子一样落下来的那种效果。

  当然了,卡车也不能跑出《速度与激情》那种效果。

  真要那么拍,和拿弓箭射死鬼子的那种电视剧有什么差别。

  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高度还原那段历史。”

  康洪雷点点头,“张总,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关键这个剧涉及到果党,上头那边也得让拍不是吗?

  我就跟你说实话了吧,《我的团长我的团》都设置了很多限制。”

  张益达抽了一口冷气,这玩意儿确实需要注意尺度,不能美化果党。

  不然拍出来了,都能给你下架了或者不能上映。

  “这个没问题,剧本我会先提交给有关部门,审核通过以后咱们再拍。

  投入这么大,我肯定还是希望电视剧能够上映的,最不济也得冒个泡不是吗?”

  康洪雷心中纠结,他算是吃过亏的人。

  要不是剧本和故事的确不错,不是那种烂大街的货,而且还有可能火到东南亚去,他是真的不想接这种拍摄任务。

  精力耗了不少,最终无法上映,那可真的是费力不讨好。

  康洪雷一咬牙,“行吧,拍就拍,但是和上面沟通的事情就得张总你多费心了。”

  张益达点头,“这没问题,不过关于内容拍摄,我还是要给你多交代一下。”

  康洪雷有些头疼,最讨厌就是老板给他指手画脚,限定范围了。

  人家煤老板也只是说包一个女一号、女二号,互联网资本最难伺候。

  各种大数据观众画像、目标人群分析……这些年可没少听其他导演吐槽。

  张益达笑了笑,差不多知道康洪雷在为什么而皱眉。

  解释道:“你放心,我只提这么一次,具体拍摄,我绝对不插手。”

  那行吧,那听听你的高见。

  康洪雷端正身体,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张益达说:“东南亚华人是个特殊群体,在那个年代,他们报效祖国,肯定和咱们自己国家土生土长的人有些不一样的。

  我的意思是,跟国产抗日剧不一样,得拍出点不一样的味道来。

  从人物对话、神态、服饰打扮甚至是想法,都要契合当时的背景年代和人群。

  据说当时公路上很多人都能一眼就认出南侨机工们来,对他们印象深刻。

  因为他们总是比较有讲究的,尤其头发总是一丝不苟,有文化,个个仪表堂堂,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被滇省当地人招为了乘龙快婿。

  从东南亚各地家乡乘船启程,再到运输途中面临的恶劣道路情况,天上还有飞机轰炸,最后是滇缅公路彻底被封锁,南侨机工解散,在当地成家立业……

  不需要超级英雄,就一个运输工作,也不可能出现大杀特杀的那种单兵战神。

  描写的是一个群体,而不仅仅凸显一两个主角。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有的死于战争、车祸,有的回到东南亚,有的在滇省成家立业。”

  康洪雷听得两眼放光,这可不就是给我量身定做的啊。

  换其他导演来,谁敢这么拍,不给主角开点挂,铁定扑街。

  “行,没问题,张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就是美剧的多线叙事方法和群像角色塑造。”

  张益达点点头,他就是这个意思。

  “哦,还有,剧我打算学习HBO那种方式,剧情紧凑一点,高潮迭起,最好就维持10-20集那种短剧集。”

  康洪雷皱眉,“这么短,想把故事讲好可不容易,非常考验手底下的功夫,也没什么先例可循。”

  张益达笑着说:“未来网剧走向精品化、短剧化是一种必然。

  没有先例,那我们就第一个来吃螃蟹。”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