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土地承包责任制_新二战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思南的计划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要借助地方上普遍存在的官场谄媚现状,让艾尔莎地弟弟先坐上地方一个集体农场书记的位置,然后呢。再以纯粹**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当艾尔莎地弟弟如愿以偿的成为农场书记之后,楚思南将会在克里姆林宫的住所摆设家宴,邀请卢科昂基一家到自己的家里共进晚餐,同时呢,艾尔莎的弟弟也将会在被邀请之列。

  可以想见,当这位新任的农场书记参加完楚思南的家宴之后,他会受到多少人的羡慕,同时呢,那些外高加索诸州、诸共和国的地方要员们,又会如何去对待他。毫无疑问,到那时,这位农场书记将会成为外高加索地区的名人,而在那些道貌岸然的地方官员眼里,他将会成为更加不可招惹的人物。此后,楚思南的第二步计划就将会迅速展开了。他会要求这位新任的农庄书记,在他负责管理的农庄里开始推行的一种新的政策,那就是将农场的土地以及一切生产工具,以租赁的形式分包给农场的农户,然后每年向这些农户征收固定的税赋 ̄ ̄公粮。至于缴纳公粮之后剩余的那部分粮食,则由承包农户自行留用。至于说每户所应缴纳的公粮数额,应该略高于集体农庄原来每年所能向国家缴纳的收入数额。明眼的人应该能够看得出来,这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包产到户、土地承包责任制。

  按照楚思南的估计,艾尔莎的弟弟在办这件事情的时候,应该不会有多少人去怀疑什么,至少不会有人想到什么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上面。人们更可能考虑的角度,就是这位新任的“宠贵农场书记”,是在变着法的搞**,因此呢,也许有人会为此状告他贪污**,但是却不会有人说他是复辟资本主义的腐朽制度、妄图颠覆伟大的苏维埃政权。

  两年时间,不,也许只需要一年时间,楚思南相信,试点农场内的很多农户就会尝到这种制度的甜头,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到那时,这个曾经是孕育**、堕落不堪的农场,将会成为全国农业生产典范,而他们所采取的方法,也将会更加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人们或许会在某项制度面前高喊“宁要苏维埃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但是绝不会有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摇摆不定、踯躅不前。所以,为什么在每一次重大经济制度调整性改革之前,都要选择一两个试点?其实,这试点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实验这种改革的可行性,也是为了打消人们心中本来存在的疑虑。

  站在莫斯科湖边,踌躇满志的楚思南,并没有向卢科昂基解释自己这种做法的真正用意,因为他相信卢科昂基一定不会违背自己的命令。

  在清风拂面、微波荡漾的莫斯科湖边徜徉了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