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七章土地政策_明末枭雄:从佃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事极为重大,万万不可有丝毫差池。”大明的官员讲究县官不下乡,这也是大明太祖朱元璋的规定,老朱出身实在是太低了,他见识过太多县官下乡催逼赋税,乃至逼死人的事情发生,他的几个哥哥父母大多也都是这么死的。

  故而等到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便下了一道命令,天下官员无事不得随意下乡,老朱的本意便是将乡间留给那些士绅,知县管好这些士绅便可,而朝廷的赋税也都是由士绅所催缴,士绅没有官职,不能凭借自身官职逼死百姓。

  老实说,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他这个手段着实有些不妙,他以为乡绅跟百姓时代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出身同一个宗族,故而能彼此照应,穷苦人家交不上赋税,富户便可自己拿出来补上,只是他还是低估了这个世界的变化。

  那些乡绅可不管什么同一个宗族,你交不上赋税,好啊,那就借钱,我借给你,等你来年还就行了,只是利息高一点,后世的高利贷在这利息面前可以说显得那么仁慈,等到了还钱的时候,要是还不上,那就拿自家的田地还债,就这样过不了几年,天下的田地便开始慢慢想着乡绅的手中聚集。

  更别说还有百姓为了贪图士绅免税特权,主动将自家田地投献给士绅,只为了短时间的利益,过了几代,投献的土地也就真正成了人家的田土。

  可以说,老朱想要打造一个万世不变的僵化农业社会,好让自家可以永享江山的梦想注定是要失败。

  “有没有调查过,郧阳治下的土地有多少是归属富户所有,有多少是归属贫民所有?”裴小二望着远方零零散散不时有人在农田上劳作,开口问道。要说大明的百姓那可真将勤劳的美德贯彻到了骨子里,尽管郧阳遭逢大难,但只要局势稳定,百姓们便如那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努力而又顽强的活着。

  “卑职查询过郧阳府衙中的黄册,”赵京仕恭敬道,“只是黄册上一次编纂还是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政时期编织,后来便再也没有编纂过,时过境迁,黄册上所载记录已经不准,不过按照当初黄册上面所载数据,在万历初年,郧阳府所有田地其中八成是属于乡绅富户所有,其中一成五是属于寺庙道观所有,其中半成才是归属普通百姓所有。

  只是时间又过去了几十年,即便这半成到了现在,怕也不归普通百姓所有了。”

  赵京仕的话说的裴小二心中沉甸甸的,要知道随着近年来流民的涌入,郧阳府境内人口甚至可能已经超过了百万,然而整个郧阳府的富户能有多少?最多不到几千人罢了,就这么区区几千人,却控制整个郧阳府的财产,这个财富分配不平衡道已经令人发指。

  裴小二尽管已经有了心里准备,知道郧阳境内的财富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