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三章 夕阳亭_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野心的外衣,此刻他百口莫辩,只得遣派谏议大夫种劭持诏劝退董卓。

  种劭于绳池会面董卓,董卓施以殷勤招待,且言立即退兵,折返河东郡。

  劭即走,董卓继续进兵洛阳,数日后到达洛阳城郊,何进等一干朝臣心惊,再遣种劭力劝,此次董卓倒也学的乖巧,退至洛阳城西的夕阳亭。

  雷霆行军,城下对峙,这无尽的压力瞬时涌入洛阳城中。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并州局势。自徐,吕二人收复五原郡后,退兵驻守上党壶关城。

  时主帅帐中,徐,吕二人设宴招待并州刺史丁原,从事张扬。

  且说丁建阳本可统辖并州军政,但景桓侯给他留了两个难缠人物,平日里这二人拥兵自重,不服调令让丁原颇为头疼,多次上书谏言无果后,丁原也生了放弃之心,但就在此时徐吕二人突然宴请远在太原的丁建阳,说是愿尊刺史为首,遂丁原满心欢喜的来赴宴。

  “公明,奉先,你二人是并州骁勇,昔年随景桓侯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朝廷对尔等颇为器重,如今尔等有此心,老夫甚慰。”丁原面色已经微微泛红,笑声朗朗。

  徐晃与吕布交汇眼色,继而吕布开口:“建阳公临危受任,也是汉之忠良,今日我兄弟二人邀公前来,有二事相请,一则是这中郎将营兵马愿归建阳公所属,二来想让建阳公引我兄弟二人入司隶,进驻河内郡。”

  丁原听言,酒意醒了大半:“奉先为何要入司隶?如此行军,只恐朝廷责怪。”

  “建阳公可知董卓已兵发洛阳,此獠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啊。”徐晃依照张安临终血帛行事,一旦董卓入京,那中郎将营必一力平贼。

  “董卓有大将军召令,而我等师出无名,必落天下人之诽谤,且朝廷律法军令亦不如此,望二位将军三思。”丁原可不想置身于险地,引私兵入朝可是大罪。

  “你这人何必畏首畏尾,此乃建奇功之时机,汝为并州刺史,有匡朝之责!”吕布认为这是景桓侯在抬举丁原,这老家伙却不识好歹,真是老匹夫难成大事。

  “建阳公莫急,董卓以并州牧的身份进京,而我等也是并州兵马,此行合乎情理,怎会遭他人诽谤?”徐晃出言再劝。

  “董卓一介外官,怎会有机会涉足中鼎,这多是大将军之意,我等静观其变即可。”丁原还是摇摆不定。

  “建阳公,二位将军所言有理,扬以为应扫清这朝堂晦暗。”张扬那日见过何进之后,被遣返家乡募兵,一朝热血浇了冷水,如今有此机会,可助飞黄腾达,他自然也动心。

  “这……也罢,不过尔等一定要听本将军令行事。”丁原势弱,不愿放弃这悍战的中郎将营,遂愿冒险行事。

  继,众人饮宴,至天暗。

  徐晃出帐夜巡,面上表情似有失落。

  “将军。”

  值此时,一位盔甲客,牵马走至徐晃身前,此人身高八尺有余,虎背熊腰,目色威严,如清水般干净,手持长枪一杆,步下生风。

  “子循辛苦。”徐晃翻身上马,与此人同行巡营。

  “将军,吕校尉近来饮酒放纵,傲慢军营,时有打骂兵甲之举,望将军多加规劝。”

  这负枪汉姓高,名顺,是徐晃帐下的军司马,为人严谨不苟,对吕布的放浪行为多是鄙夷。

  “同是自家兄弟,且明公临终血书字字句句都在夸他,对本将只字未提,本将又怎可约束于他?”徐晃这几天心情不好的原因就在此处,他跟随张安南征北战,功劳为最,却未得半句夸奖,实意难平。

  “将军且听末将一言,末将训练士卒,对优秀者会更加严厉,而对懈怠者时有鼓励,让他自生上进之心,末将虽未见过景桓侯,但景桓侯能将如此大任托给将军,说明他非偏私之人。”高顺点了几句,不愿深说,唯恐误了两方情谊。

  “也许吧!要是明公还活着就好了,你来的时机不好,如果你见过明公,才会知道什么叫风流帅才,绝世人物。”徐晃摇头无话,继续巡营。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