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崔四郎_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一定轮次去京师服役一年,但对崔氏这种大门阀来说,正卒等于就是独自开门立户,成为一府之主。

  “原来如此,那在年前季珪兄喜欢什么?”张安又斟了一樽酒问道。

  “喜欢击剑,爱武艺,至今每月都会有些手痒。”崔季珪一谈起武艺神情也高涨了不少。

  “想不到季珪兄还是一位文武全才,小弟羡慕之极呀!”张安看了一眼崔琰木案上摆的《韩诗》说道。

  “不曾,只是有些武艺防身,才情难称尚佳。”崔琰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的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

  随即二人又变得无话,张安与崔琰并不相熟,也不好询问一些私密问题,一直等到崔琰合上书卷。

  “父亲的意思是让你我二人去青州求学。”崔琰直言不讳的说道。

  “敢问是青州何地?”

  “青州北海郡,拜在康成公门下。”

  康成公,姓郑名玄,是享誉海内的一代大儒,为人节俭,且广收门徒。

  “咦?康成公不是应该……”张安欲言又止,害怕犯了朝廷禁忌。

  崔琰摇头一笑,缓缓开口道:“你这人太聪明了,不必有如此多的忌讳,朝廷已经大赦党人,解除了党锢之祸。”

  “哈哈!竖子不议朝政,平民不谈庙堂嘛!”

  党锢之祸起于宦官乱政,一连两次皆以党人失败,宦官依旧坐于中堂,肆意打压世族士人,谁能料定汉帝刘宏不会来第三次呢?所以说话要万般小心。

  “我等明日启程如何?”崔琰喜欢和聪明人结交,虽然他言语慢,但不妨碍他脑中的智慧。

  “呃!季珪兄,吾有一言请兄静听。

  如今蛾贼起势,大地神州惶惶不安,黎明有家不能归,有田不得种,倒悬危挂,触目惊心。

  我等汉氏儿郎理当匡朝宁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岂能独善其身否?

  兄识大义,明至理,应当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夏之将倾。何故在此默默无闻?”

  张安起身撩袍,单膝跪地,欲向崔琰请天下之命。

  “仲定快快请起,琰受之有愧呀!今日听仲定之言却是血脉喷张,何奈季珪学业不成,恐难扶汉室啊!”崔琰本是个嘴慢木纳人,心中是万分激动,但嘴上只能寥寥说上几句,这种感觉极其难受。

  “兄长狭隘了,学业难道非要听人授课吗?在那草垛之下,马匹之上难道不能闻读书声吗?非常时行非常事,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风土民情,行军打仗,哪样不是学问?古人虽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但若四墙尽塌,何处为家?今日我张仲定坦言:君子要迎墙而上,扶墙而走。”

  张安越说声音越朗,那情真意切中包含了怕张儁乂提刀砍他。

  “仲定,言之有理呀!即日起我便尽散家财,招募义兵,为匡朝宁国出一份力,也要做那先天下忧而忧之人。”崔琰的确撑不住张仲定这张如尖刀般的嘴巴,这家伙句句入心坎,不去都不行啊!

  “兄长大义,仲定望尘莫及。”

  张安长舒了一口气,此事已成。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