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594章 黑科技胶囊内镜_从1981年卫校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查一定要做,你不做爸爸妈妈就生气了!”

  余思思知道今天是跑不了了,于是接受了陈棋的建议,让女医生替她完成这个检查,所有男医生退了出去。

  走廊上,童教授趁着空闲便问道:

  “小陈,你怀疑是什么问题?”

  “我怀疑还是肠子内部的问题,比如克罗恩病、结核性肠炎都不能排除。”

  “克罗恩病?”

  在场的西京医院医生们都是微微点头,脑子里在迅速回忆着克病的病因和特点。

  这病虽然属于胃肠科看的,但限于检查手段和设备的局限,这病很难诊断,所以在八十年代属于罕见病,大家研究得并不多。

  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

  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这么一说,似乎的确是比较符合余思思的病情特点。

  但是克罗恩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发病很缓慢且隐匿的,从早期症状出现到确诊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而且临床表现并没有什么特异性,你医生不能光凭着病有人腹痛腹泻就怀疑这是克罗恩病吧?

  一般都是需要做个结肠镜,如果镜下出现像鹅卵石铺路一样的肠黏膜增生,再进行组织活检后即可确诊为克罗恩病。

  所以这病确诊非常依赖肠镜,国内也只有陈棋这样少数能玩内窥肠镜的才敢诊断。

  男医生外面在聊天探讨病情,病房里,兰丽娟经过结肠镜检查后,结果也让大家失望了。

  没有明显异常,没有肿瘤,没有肠炎,没有克罗恩病,什么都没有发现。

  这就麻烦了。

  胃镜肠镜都没有表现出异常症状,之前所有假设的疾病全部推翻。

  这时候张伟忠教授却提了不同意见:

  “整个消化道那么长,胃镜能看上部分消化道,肠镜能看下部分,中间的消化道(空肠、回肠)没办法看,会不会是这里有问题呢?”

  童教授叹了口气:

  “问题是中间的消化道没办法检查呀,除非就是动手术做诊断性探查,可是这样的代价太大了,万了没问题,病人就白挨了这么一刀,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

  陈棋坐在那儿却是眼睛一亮,心想你们没办法,我有办法呀。

  想看到中间段消化道,除传统的胃镜肠镜外,后世还有一种特殊的检查方法,那就是“胶囊内镜”。

  胶囊内窥镜实际是把摄像机缩小,植入医用胶囊,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

  一粒小胶囊就是一个探秘人体的摄像工作室,甚至可能成为遨游人体的“飞船”。

  从外表看,它与普通胶囊药区别不大,但它是一台微型摄像机,用于窥探人体肠胃和食道部位的健康状况。

  患者吞服后,胶囊随胃肠肌肉运动沿消化方向运行,拍摄图像,再把图像传至患者系于腰间的数据传输装置。

  医生再把胶囊拍摄的图像下载于电脑,胶囊在24小时内自动排出体外。

  而且使用胶囊内窥镜,患者可保持正常活动和生活,非常方便。

  问题就在于,1989年胶囊内镜还并不存在,那么陈棋又只能靠金手指作弊了。

  请收藏:https://m.bqgam.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